呼伦贝尔团干部跨越3500公里赴井冈之约
2015-11-24 10:10:00 作者:administrator 来源: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从呼伦贝尔到井冈山,从北纬49°到北纬26°,3500公里,一路风尘仆仆赴井冈之约,来自呼伦贝尔的学员们在中国辽阔大地上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1
初遇井冈
一路穿过茫茫草原、喧嚣的城市、静谧的村庄、播种的田野,来到了树木葱郁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初来井冈山感觉气候宜人,景色迷人,潮湿的空气时刻给人清新的感觉。
(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名族小学大队辅导员 贾海燕)
伴随着动人心弦的红歌,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行在绿波叠翠的山路上,每一次拐弯都让我惊叹,那一个个有着鲜明的井冈山特色的路标,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着我的心弦,带着这样的情绪,渐渐地,渐渐地,我走近了井冈山……
(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西铁小学大队辅导员 李维)
2
感受井冈
共话“三湾”情 模拟红军建制
为了让学员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感悟井冈山精神。在基地教室,学员们进行了“三湾改编”的情景教学,学员按照三湾改编模式以班为单位自主进行团队整编,并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班长、宣传员、炊事员、卫生员、安全员、士兵委员会委员等“班委”;同时学员们团结协作,一起合作设计班级名称、班旗、口号,并上台进行风采展示。
专题讲座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基地兼职教授黄少群老师从多层面、多角度为学员们全面解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和主要内容。
弘扬井冈山精神 提升党性修养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基地兼职教授罗惠兰老师为学员们做了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以丰富的视频和史料讲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概况,并对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为核心、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为精髓、以“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进行了系统讲解。
一级,一级,缓步“红色之路”上,仰望着周围的群峰,不朽的历史如缕缕云雾弥漫而来——4.8万名革命先烈长眠于井冈山,这里每一棵树木都在讲述动人的传说,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悲壮的旋律,每一块岩石都镌刻着钢铁般的誓言····
感受红色史诗 情景再现历史
在新城区,学员们观看了大型红色教育情景剧《井冈山》。真实惨烈、炮火连天战争场面的再现,把学员们带进了那段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在《十送红军》中唱到的“三送红军到拿山”的拿山乡红色山水之间,史诗般地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置身于井冈山斗争的真实情境,给学员们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不朽的光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拾级而上,赫然入目的是朱德的题字——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笔一画,苍劲有力,肃穆庄严。学员们走进序厅,聆听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看着眼前呈现的那一张张真实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感到时光流转,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眼前仿佛浮现出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在炮火中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斗争画面。一名学员说:“以前对井冈山历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现在来到这里,历史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也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深入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震撼了灵魂。”
革命烈士陵园追忆峥嵘岁月
红杉傲挺,在井冈山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学员们列队来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默哀、鞠躬,聆听“为信仰”而牺牲的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学员在浓厚的仪式氛围中,零距离地感受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获得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和深入灵魂的情感熏陶。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讲家风
革命前辈,平凡后人;革命家风,涵养党性。在这堂互动教学课上,两位革命后代先后讲述了他们的父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同时也讲述了革命先烈们在家庭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故事,塑造了勤俭朴素、不搞特殊的“家风”。这些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家风”在两位革命后代的讲述下,深深的烙印在学员心中。
红军的一天 追寻红色足迹
穿着红军装,挎着汉阳造,唱着红军歌,伴着濛濛细雨,“战士”们走在挑粮小道上,运送着40公斤重的“弹药箱”、自制担架护送“伤员”他们越过重重障碍,身体力行体验红军行军的艰难。学员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踩着滑坡,喊着口号,女“战士”背着枪,走不动了,男“战士”接过枪,不掉队,他们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满腔热血,重温那段峥嵘记忆。
自制红军餐,感怀艰苦岁月。在荊竹山上,“红军战士”自己制作红军餐,忆苦思甜,“战士”们分工协作,有的摘菜、有的烧火、有的切菜、有的炒菜,清煮南瓜、西红柿蛋汤……一桌自制“红军餐”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出炉了。负责烧火的学员说,“烧柴火,眼睛熏的都睁不开,但是学员们没有一个退缩”。一名炊事员感慨道,“感觉红军餐用大锅炒菜,火候不好掌握,火很大,锅也很烫手,真是不容易”。红军的一天,学员们变身“红军战士”,体验红军生活的艰辛,品味着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参与体验活动中传承并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
现场教学 领悟信仰的力量
翻越高低墙、攀爬障碍物、穿越封锁线····学员们模拟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斗争场景。每一项看似简单的项目,但真正练习起来却十分辛苦。学员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每一项任务。
八角楼、黄洋界上,学员们学习了毛泽东坚持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凝视着毛主席当年用过的油灯、笔筒,学员们感受着那份历史的沉重,真正体会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内涵和意义。
重温红色记忆,追寻青春梦想,此次学习培训通过“听、看、唱、训、悟”等多种形式,寻访革命足迹,瞻仰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史实,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使学员们受到了一次身临其境的党性党风教育。同时,此次学习培训也加深了学员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友谊,进一步增强了团员青年凝聚力。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在本职工作中贡献青春力量。
3
再见井冈
他们说:
经过短暂一周的学习、锻炼,我感受到了它葱郁清新背后是经过了多少血雨腥风,青山绿水传递的是红红的革命精神、革命情怀。
短短一周的井冈山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洗礼了我,提高和增强了我的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年轻的团干部,对历史的了解坚定了我对党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忠诚信念。此次井冈山之行,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培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收获并没有结束……向着这段历史,向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想着那烈士陵园的无名烈士,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退缩。因为井冈山精神已经深深烙入我们心中。
(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名族小学大队辅导员 贾海燕)
巍峨的不一定是高山,还有革命的情怀,美丽的不一定是色彩,还有染红这片土地的鲜血。井冈山,带给我刻骨铭心的爱,带着这份爱,坚定信念,继续从事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让井冈山精神点燃我一生爱党爱国激情,永不熄灭!
(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西铁小学大队辅导员 李维)
(图文来源:基地总728期暨“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党性修养”—2015年呼伦贝尔市团干部秋季培训班学员)